目录
中国话剧研究·“新潮演剧暨中国话剧诞生110周年纪念”专题
新潮演剧与中国现代文学意识的发生 袁国兴;4-13
华文戏剧与汉语新剧 朱寿桐;14-21
新潮演剧与中国早期话剧的演剧观念 汤逸佩;22-31
论熊式一改译《王宝川》风波的跨文化形象学内涵 许昳婷;张春晓;32-40
表导演艺术研究
试论表演艺术的经典形象创造——从奚美娟演慈禧说起 陈思和;41-48
导演想象和舞台呈现 万黎明;49-56
表演教学中“体验”的技术训练再思考 刘中哲;57-65
中国戏曲研究
粤剧1910年代至1930年代在上海繁盛的原因 朱恒夫;66-74
民国西安易俗社秦腔艺术生产二重性探骊 李有军;75-85
近代河南茶园剧场考论 孙建杰;86-95
宋元节日文化与元杂剧孙悟空形象的塑造 潘超青;96-106
舞台美术研究
“创造自由的照明空间”的理念与探索——金长烈教授戏剧舞台灯光理论研究 伊天夫;107-112
中国古代服饰记忆信码在戏剧性人物塑造中的当代表达 徐家华;113-119
秀场中的戏剧性——人物造型戏剧价值新探 范丛博;120-128+61-64
学术评论
张大新等著《中国戏剧演进史》的著述特色与传习价值 徐芳芳;129-136
2018上海戏剧学院教师演出版《原野》 2+137